五代及宋代
AL中史教室 向上 西周封建 春秋戰國 秦朝 西漢 光武中興 三國鼎立 兩晉 隋朝 唐初 五代及宋代 宋代國策 元代 明代統治政策

 

五代十國及兩宋

五代十國

張其凡:<五代政權y嬗之考察>

北宋初期政治

艾光國:<略論北宋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利弊得失>

陳榮照:<北宋貧弱局勢述評>

鄭珍平:<北宋的守內虛外國策>

範疇

措施

要點

 

設通判

l          通判是地方長官的副手,既協助長官辦事,也監視長官。

l          歐陽修《歸田錄》說通判「既非副貳,又非屬官」。

收支郡

l          宋太祖罷去十八個節度使的支郡,節鎮權力大削。

文臣出鎮

l          宋太祖召節度使到中央,讓他們遙領本職。

l          節度使的實際職務,由文臣處理,稱「權知軍州事」。

設立路

l          設「路」一級的政區,以四監司為長官。

l          四監司除處理地方政務外,亦監察地方。

削司法權

l          地方官判決的死刑,須向刑部及大理寺奏報覆核。刑部及大理寺官員,任期以三年為限,以防弄權。

l          設「司法參軍」和「司寇參軍」,議法判刑和覆查案件。

制其錢穀

l          藩鎮的賦稅和「場院」的收入,並不上貢。

l          太祖派中央官「監臨」場院,並設轉運使解送地方財賦。

精選禁軍

l          精兵送往京師,充當禁軍,地方軍力大削。

強幹弱枝

l          以強幹弱枝形式佈置軍隊,重兵屯駐京師。

l          中央派禁軍輪流外調地方,稱「更戍法」。

l          禁軍不設固定將領統轄,防止地方割據。

 

削弱相權

l          宰相只負責行政,無議政及決策權,並受副相牽制。

l          以樞密使掌軍權,三司使掌財權,諫院和御史台掌諫權。

台諫獨立

l          諫權獨立,台諫皆針對宰相及百官,宰相受制,皇權高漲。

l          仁宗後,諫宮由君主選任,與宰相互相攻擊,激化黨爭。

重編禁軍

l          馬軍司、步軍司與殿前司,直隸君主。

l          樞密院掌發兵權,三帥握領兵權,以免獨攬軍權。

沒收兵權

l          宋太祖在飲宴間勸各將交出兵權,使中央收回禁軍兵權。

廣開科舉

l          官員多由科舉出身,而且待遇優厚。

l          取消唐代的「釋褐試」,考生只要通過殿試,便可任官。

l          加強忠君愛國觀念,把武人當政的社會,變為文治社會。

文人領軍

l          樞密使、邊將和行軍主帥,都以文人充當。

北宋變法

顧全芳:<評王安石變法>

南宋政治

劉子健:<略論南宋的重要性>

劉子健:<包容政治的特點>

宋代黨爭

羅家祥:<試論兩宋黨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