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封建
AL中史教室 向上 西周封建 春秋戰國 秦朝 西漢 光武中興 三國鼎立 兩晉 隋朝 唐初 五代及宋代 宋代國策 元代 明代統治政策

 

西周封建 西周史

1)定義
見傅樂成:《中國通史》上冊 頁二八  土地的分割,權力的分化
見周谷城:《中國通史》上冊 頁四十 說文之解說
2)背景及目的
見楊善群:<關於西周分封制的幾個問題>,頁廿七至廿九
3)制度內容
傅樂成:《中國通史》上冊 頁二八至三六

黃中業:<西周分封制度是國家政體說>

4)影響
見黃中業:<西周分封制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
參考資料

許倬雲:《西周史》

錢穆:《國史大綱》
李定一:《中華史綱》

 

定義

1.      《說文解字》「爵諸侯之土也,從之從土從寸」

2.      傅樂成《中國通史》,「土地分割,權力的分封」

 

目的

1.      《左傳》「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

2.      羅香林《中國通史》,頁59

為屏蕃王室而策封者;為收拾人心而策封者;為監視殷商而策封者;為抵御外侮而策封者。

3.      金景芳《中國奴隸社會史》

分封是周人為鞏固政權而創立的一種新制度。

4.      詹子慶《先秦史》

封是封疆邑的意思,「封建」是利用宗法血緣關係,層層分封。

5.      黎虎

封建是「封邦建國」的意思,而封邦建國就是指劃定疆界,植樹為志,建築城堡,駐軍守土。

6.      吳澤《呂振明史論選集》

封建之意思有二;「封建親戚,以屏藩周。」、「封土建國」

7.      趙賢光《周代社會辨析》

周人以西方的一個小國代商而有天下,苦於兵力單薄,不足以鎮壓東方各族人民,於是大封同姓、異姓及古帝王之後於東方,以為周室的藩屏。

 

內容

1.      伊滕道治〈關於《左傳》所見西周封建制度〉

認為封建是欖核型的封建,向東西發展,由於黃河的關係。

 

歷史學家對封建的看法

1.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頁39,「這種層層疊疊的分封,就構成了以周天子為首的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從屬關係。」

2.      錢穆《國史大綱》,頁30,「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種侵略的武裝移民,與軍事佔領,與後世統一政府只以封建為一種政區與政權之分割者絶然不同。」

3.      范文瀾《中國通史》,頁77,「周初大封建,對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說來,多少含有統一天下於一尊的意義。」

4.      呂思勉《中國通史》,頁51

封建應指

I.            攝服異族使其表示服從

II.         打破異族後,改立自己的人為酋長

III.       使本族移植於外

5.      李定一《中華史綱》,「封建制度主要目的是擴張周人的勢力,控制搖遠的東方,並包圍殷頑民,同時解決嫡長子繼承制確立之後,其他各子的出路問題。」

6.      張創新《中國政治制度史》,「﹙封建制﹚一方面加强了周王室對四方的控制,從而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王朝,表現了周王權統治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對於發展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特別對於邊疆地區的開發,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必須看到西的統一是一種鬆散的統一。」

7.      許倬雲《西周史》,「西周的封建制度,一方面有個人的承諾與約定,另一方面又有血族姻親關係加强其固定性。」

8.      Eberhard﹙轉引自許倬雲《四周史》﹚,「西周的征服是建立在征服形勢上的社群重疊,周人姬姓及其族類是高踞在當時土著之上的新成份。分封下的社群叠合,基本上是不『穩定的形勢,叠合的成份在彼此之間的文化差距越大,其不穩定性當然也越大。』」

9.      繆鳳林《中國通史要略》,頁25,「封建之制,儒者以為起於王者之公天下,然邃古之諸侯,皆自然發生的部落,非出於帝王之封建,而起於事之不容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