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AL中史教室 向上 西周封建 春秋戰國 秦朝 西漢 光武中興 三國鼎立 兩晉 隋朝 唐初 五代及宋代 宋代國策 元代 明代統治政策

 

新朝

西漢

 西漢

漢代

 

1)楚漢之爭

項羽劉邦成敗評論分析

1.      《史記.項羽本紀》,「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末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下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2.      《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百姓,給饋餉,不絶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不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3.      勞幹《秦漢史》,「劉邦之爭,項羽單純代表一個地域貴族,只代表對於秦代政治路線的反抗。換言之,項羽所代表是楚國的復興,劉邦所代表的是秦帝國人民的革命。」

4.      李永田《論楚漢戰爭中劉項之成敗》

主要原因決勝負:人心向背

劉邦戰勝因素

I.            人才支持

II.         軍隊

III.       人民

IV.      敵人

V.         對待義帝﹙楚懷王﹚態度

VI.      奪取巴蜀為根據地,繼而得到發展兵力及糧餉而戰勝

 

2)文景之治

1.      《史記.平淮書》,「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2.      《漢書.刑法志》,「從民之欲,而不擾亂。」

3.      《漢書.循吏傳》,「以寬厚清靜為天下帥。」

 內容

1.      輕徭薄賦:三十稅一

《漢書》,「流民既歸,戶口亦多,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

2.      提倡農耕

《漢書.文帝紀》,「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結果

1.      《漢書.食貨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間,國家亡事,非遇水旱,則民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餘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處,腐敗不可食。」

2.      勞幹《秦漢史》,「在這一個政權安定,民力充實,一切都上軌道之時代,只有匈奴是一個重大的外患了,武帝便在這個時期繼承大位。」

 弊處

1.      《漢書.景帝紀》,「吏或不奉法令,以貨賂為市,朋黨比周。」

2.      《漢書.文帝紀》,「鄧通,一夫也,而錢布天下。」

3.      《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

 

3)漢武帝

王云度:<評價漢武帝必須注意其晚年的轉變>

林劍鳴、趙宏:《秦漢簡史》,頁147至頁161

 

範疇

內容

影響

文治:

1.          用董仲舒之議,獨尊儒術。

2.          興太學,置五經博士,設博士弟子員。

3.          行郡國察舉孝廉制度。

4.          打破封侯拜相慣例。

 

l          士人政府形成。

l          儒學成為正統,經學發達。

 

政治:

1.          行「推恩令」,掃除地方王侯勢力。

2.          削弱相權,提高皇權。

3.          提拔內朝親信。

4.          重行郡縣制,又派刺史監察地方。

 

l          加强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l          開君主獨裁之風。

l          暗埋東漢戚宦相爭的遠因。

 

經濟:

1.          頒行五銖錢,嚴禁私鑄。

2.          實行鹽、鐵、酒專賣。

3.          行平準、均輸。

4.          向商賈厲行算緡、告緡。

 

l          打擊商賈豪強。

l          增加國家收入。

 

武功:

1.          伐匈奴,通西域。

2.          經營東北、西南。

 

l          拓展版圖。

l          發展對外交通,促進文化交流。

l          漢人聲威遠播西域。

l          國庫虛耗。

 

漢武帝評價

1.      翦伯贊《秦漢史》「一方面是驕奢淫佚,一方面是飢餓死亡,這就是西漢全盛時代的社會內容。」

2.      黃仁宇《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有人說他﹙漢武帝﹚為『鷹擊為治』。他自己也曾對衛青說:『一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等如今人所謂將問題外界化。」﹙to externalize the problem

3.      田昌五、安作璋《秦漢史》「經過漢初數十年的休養生息,社會生產不反恢復而且有了很大的發展。這就為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以及西漢皇朝鼎盛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   班固《漢書·武帝紀贊》「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彰《六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

5.  司馬光《資治通鑒》「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6.   許倬雲《創造歷史的漢武帝》 「武帝功越百王,為中國二十四朝之皇帝,就是因為他選擇的方向對後世產生了規定性的作用,人們只有接受這個事實。 」

7.   內藤湖南「在武帝以前,所有的社會狀況僅僅是自然發生,發展起來的,幾乎不存在為政者有目的地加以人為改變的跡象。由於武帝治世時期很長,其政策得以持續,直至結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