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戚宦
AL中史教室 向上

 

東漢 戚宦之爭

戚宦之爭

「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後漢書•皇后紀》

 

幼主即位

母后臨朝

外戚掌政

皇帝長大

皇帝早死

宦官弄權

剷除外戚

信用宦官

 

 

 

 

 

 

 和帝以後,外戚和宦官的勢力,循這模式此消彼長,但循環過程中,宦官得君主信用,勢力越來越大。外戚自覺勢力衰減,聯合外朝官員,對抗宦官,終引發兩次黨錮之禍。

時段

情況

和帝時期

和帝即位,竇太后臨朝,外戚竇憲、竇篤、實景掌政。憲任職侍中,主持機密,擅殺都鄉侯劉暢;後破匈奴有功,封大將軍,政府要員多是他的黨羽。最後,和帝聯合宦官鄭眾,捕殺竇氏。這是君主與宦官聯合,剷除外戚的先例。其後,鄭眾封鄛鄉侯,成為東漢第一個封侯的宦官。

安帝時期

安帝繼位,由鄧太后臨朝,太后兄弟鄧騭、鄧悝、鄧弘、鄧閶被封列侯。安帝長大後,乳母王聖與宦官李閏、江京,恐外戚對安帝不利,在鄧太后死後,誣告鄧氏陰謀廢立,盡數罷黜。事後,宦官李閏、江京被封列侯,任中常侍。

少帝時期

安帝死,閻后廢太子劉保,立北鄉侯(少帝),外戚閻顯為車騎將軍輔政。少帝死,閻太后秘不發喪,欲別徵王子入繼。宦官孫程、王康隨即發動政變,迎立劉保(順帝),捕殺閻氏外戚。孫程等十九人封為列侯。

順帝時期

順帝時,梁皇后父親梁商和兄弟梁冀先後任大將軍。順帝死後,梁太后立沖帝、質帝和桓帝,梁氏皆被封侯。梁太后死,桓帝聯合宦官單超、具瑗,剷除梁氏外戚。事後,單超等五人以功封侯。此後,桓帝只信任宦官,宦官以養子傳國襲封,並以兄弟姻戚充任州郡首長,政治腐敗。

靈帝時期

桓帝死後,靈帝即位,竇太后臨朝,父親竇武為大將軍。其時太傅陳蕃勸竇武罷斥曹節等宦官,事洩後曹節矯詔殺竇武和陳蕃,不依附宦官者,都被指為同黨,被殺和流放的共六、七百人,靈帝更被宦官挾制二十二年。

弘農王時期

靈帝死,兒子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外戚何進以大將軍輔政,他先殺宦官蹇碩,掌握兵權,再聯絡袁紹、袁術等州牧,謀誅全部宦官,但事洩,被宦官張讓、段珪殺害。袁紹、袁術則盡誅宦官。然而,涼州牧董卓亦引兵進洛陽,逐走袁紹,廢劉辯,殺何太后,另立漢獻帝。東漢戚宦相爭,結果同歸於盡,更引發地方軍閥入主中央,東漢名存實亡。

書籍

1)   方駿:《中華古代史》頁291至294

外戚、宦官問題的由來

外戚、宦官鬥爭的經過

黨人的定義

清議的定義

黨錮的定義

2)   余華青:《中國宦官制度史》頁111至122

宦官勢力的發展過程

東漢宦官與外戚的鬥爭

東漢宦官與黨錮之禍

 

論文

3)   馬懷良:<論東漢後期的黨錮之禍>《華中師院學報》1983年4期

其他輔助參考

王連升《中國宮廷政治》外戚的困惑,頁143至159

王連升《中國宮廷政治》皇帝的家奴,頁173至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