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第十一課 第十二課 第十三課 第十四課 第十五課


香港史主網站
向上

第十三課  強租新界        

 

學習要點

知識層面

1)香港島被強佔

2)九龍半島的割讓

3)新界的強租

能力層面

通過比較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地的割讓及租借的異同,加強運用比較能力。

情意層面

1)通過認識英國入侵的史事,瞭解這種野蠻的侵略,是近代香港的開始,脫離中國母體。作為香港人,不應認同這種對不義行為。

2)通過認識新界保衛戰,瞭解新界原居民敢於反抗侵略是保家衛土的正義行為。

 

    一八九四年,日本侵略中國。甲午戰爭爆發。當時的港督羅便臣乘機上書英國政府,建議趁甲午戰爭的大好時機,擴大佔領中國的領土。他認為香港邊界應該擴至大鵬灣,從那裡再延伸至後海灣。再者,橫瀾、大嶼山和所有香港三英里以內的海島,均應割讓給英國。否則,若戰爭在香港發生,英軍便難以防守。

 

  一八九八年四月,中法換文租借廣州灣,英國代表向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交涉,指出英國議院本意在浙江的舟山及福建一帶租借口岸,以保權益,因念中國為難情況,只有就原有之香港,展拓界址。四月二十八日,中英舉行會談,清政府同意由英方起草協議,但提出要英方付租金,保留使用九龍城碼頭,九龍城仍歸中國管轄等作為附加條件。

 

  六月九日,李鴻章在《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上簽了字。由一八九八年七月一日起,新界一起便產生。當時,新界一地是指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以及附近的二百三十多個的島嶼,包括大鵬灣、深圳灣在內的總面積為九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英雙方議定租期為九十九年,到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止。

 

    自英國政府接管新界的第一天,就遭到當地人民的強烈反抗。根據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規定,條約開始施行的日期是一八九八年七月一日,但英國人正式接管時間推遲了九個月,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攝於新界居民的反抗。

 

  英國人租借前的新界與英國人佔領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情況大大不同。在香港、九龍、新界三地中,新界歷史文化最悠久。宋末開始,內地移民和本地居民不斷開發新界。在英國租借新界時,此地已經有四百多條村莊,人 口更多達十萬。新界居民認為他們世世代代已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和耕耘。當他們得知清政府貿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驚惶失措。當時史籍記載:「一旦聞租與英國管轄,民風強悍,咸懷義憤,不屬歸英管。」

 

  一八九八年七月,英軍進入新界進行實地考察時,錦田鄧氏首先起來反抗。當時,鄧氏村民聚集在村口,以臭雞蛋來抗衡可恥的英軍。後來,香港政府輔政司駱克決定派英國海軍陸戰隊,強行進入了錦田吉慶圍。同時,駱克迫使新安知縣盧煥向他交出了新界的田土登記註冊簿,從而掌握英國人接管新界所需要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第一手資料。駱克更收買了一些喪失民族氣節的鄉紳為他提供情報,從而了解到新界居民反抗行動的最新動態。最終,英國才接管了新界地區。

 

  當新界人民反抗英國的活動此起彼落,似沒有終止時。英國軍人認為這是要求中國軍隊從九龍城撤出的最佳機會,以藉口駐紮在九龍城的中國軍隊參與新界的抗英行動。五月十六日,英國皇家威爾斯火槍隊及香港志願隊幾百名士兵進攻九龍寨城。經過一天戰火,清兵戰敗,百多名平民被驅逐出來。五月二十二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發出一份緊急電報交給英國外交部,抗議英國出兵九龍城的行動,指出英軍違反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更要求英國政府立刻下令撤走軍隊。但英國毫不理會,依舊派軍長駐九龍寨城。

一八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英國政府修改一八九八年十月二十日英國樞密院通過的新界敕令,將其第四款作廢,通過新的九龍寨城敕令,單方面地宣佈九龍城在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所規定:「租期內實際上成為女王陛下殖民地香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一九零零年二月二十日在《香港政府憲報》上正式公布。

 

  對於英國殖民者進駐九龍城,並以發佈九龍寨城敕令的方式單方面地宣佈租借九龍城九十九年。清政府始終堅持反對立場,拒絕承認。一九零零年,李鴻章在赴廣州就任兩廣總督途中經過香港,與港督卜力就九龍城問題進行了正面的交涉。李鴻章表示清朝政府絕不會放棄對九龍城主權和治權。

 

  後來,清政府利用一切機會對英國政府施加壓力,表示擁有九龍城的主權。在中國方面的強烈抗議下,英國方面雖然依舊不甘示弱,但另一方面一些英人畢竟覺得擁有九龍城是不光采。因為《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明文規定是雙方必須遵守,不能單方面地廢除或修改。英國官員權衡後,英軍沒有在九龍城長期據守,便很快撤出。一方面,中國政府始終堅持對於九龍城的合法管轄權,同時卻沒有力量重新進入九龍城恢復管治。結果,九龍城就成為一個非常特殊的三不管地區。

 

參考網址 : http://www.cmi.hku.hk/Teaching/his_hknt/

參考網址 :http://get.to/chinesehistory/

請參考高添強:《圖片香港今昔》,頁118至121。  

 

世界歷史科網頁中國歷史科網頁 最近更新:2001年0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