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第六課 第七課 第八課 第九課 第十課


香港史主網站
向上

第八課  宋帝南逃            

 

學習要點

知識層面

認識宋帝避禍至港事跡

能力層面

分析宋帝避禍至港的原因,從中培養分析能力。

情意層面

從宋帝避禍至九龍的事跡,從中明白國家興亡的重要性。

 

  南宋末年,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先後攻佔了建康和臨安。宋度宗之長子恭帝被俘。朝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人擁立度宗另一兒子益王為帝,是為端宗,其弟被封為衛王。但兇捍的蒙古大軍並未因此而放棄,依舊窮追不捨,兩個末代皇兄弟被迫流亡。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人護送下,他們經海路先後途經泉州、潮州、惠州、廣州等地,最終至九龍官富場(即今九龍城附近),在此建立行宮。

 

  可惜,殘酷的蒙古大軍死纏不放,追逐到底。因此,他倆和隨行官員經淺灣(即荃灣)、秀山等地再次逃亡。途中,端宗遇颶風,沉溺得病,結果在碙州駕崩。衛王隨即繼位,是為帝昺,轉至新會崖山。元兵追至,宋軍大敗,陸秀夫負帝昺投海殉國,南宋結束。

 

  其間,宋末兩帝曾在香港暫居有半年多的時間,後人為了紀念他們,在九龍城土爪灣築了一座石台。為何在此築石台?傳說帝昺被蒙古大軍追至此山崗時,走投無路。正當千鈞一髮之際,山崗上的一塊大石突然一分為二,帝藏於其中,逃過大難。雖然這是傳說,但也表現出時人對宋帝忠愛之情。不少人猜疑為甚麼宋王台中的碑文用「王」字,不用「皇」字。不少史學家認為這是故意。南宋亡國,元朝繼承統治中國。碑文刻鑿者為免得罪元朝的統治者,故將「皇」改為「王」。今天,宋王台公園旁的小道已命名為「宋皇台道」,已肯定了兩帝是屬於正統。

參考網站:http://video.hkedcity.net/etv/a/p4/p4426/history4_34.html

請參考高添強:《圖片香港今昔》,頁20至21。


世界歷史科網頁中國歷史科網頁 最近更新:2001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