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第六課 第七課 第八課 第九課 第十課


香港史主網站
向上

第七課  古代香港的經濟發展                         

 

學習要點

知識層面

古代的經濟發展──鹽場、採珠場。 

能力層面

通過分析,培養學生從具體的社會經濟狀況中,正確認識各種社會現象,並進行概括、綜合的能力。

情意層面

認識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從中建立歸屬感。

採珠、製鹽、香木、漁業和農業等也是古代香港的主要經濟活動。本課將以採珠和製鹽為例,說明古代香港繁榮的經濟狀況。

 

一  採珠業

香港區域的採珠業有很悠久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在東莞的大步海,招募採珠士兵數千人,設媚川都,專門負責採珠。據《東莞縣志》卷八稱:「媚珠池,在南大步海,相傳南漢時於此採珠,其下多珠,故名。」大步海便是今天的大埔海。採珠工作是十分艱辛。採珠者一般以石頭綑在腳上,後墜入海中,潛入500尺以下,所以溺亡現象時有發生。因採珠士兵人數眾多,所採的珍珠也不少。當時,南漢後主的宮殿中,棟樑簾箔都用珠翠裝飾,異常美麗。

  宋代,朝廷認為採珠業害民,曾一度禁廢媚川都,年青力壯的採珠人編入靜江軍,老弱者則遣返原籍,禁止人民以採珠為生。至元朝,朝廷又廢除禁令,人民可以再次從事採珠業。可惜,到了明初,香港原有的珠蚌幾乎已被採盡,而新的珠蚌又無法及時繁殖,朝廷因此再下罷採。採珠業逐漸衰退。

 

 

 二  製鹽業

       除採珠業外,另一項重要經濟活動便是製鹽業。香港產鹽地方,多集中在九龍半島及大嶼山附近地區,包括大嶼山附近的島嶼和西貢等地。宋代在現在約九龍灣西北地方,相當於九龍城、土瓜灣至尖沙咀一帶,設立鹽場,稱為官富場,附近並設有鹽官駐守。官富場是當時廣東十三大鹽場之一,派有軍隊駐守保衛。

漢代之後,宋代對於鹽業也實行官賣政策。當時,大嶼山(古稱大奚山)是主要的產鹽地。南宋紹興年間,由於大嶼山遠離統治中心,鹽民經常反抗當局對鹽業的管制政策。統治者以懷柔政策,安撫鹽民。但到了慶元三年,大奚山鹽民終於忍受不住,發動起事。這次起事的首領是高登。他曾帶領群眾直逼廣州城。後來,起事失敗,宋軍實行血腥鎮壓,參加起事的人全被殺盡。

 

世界歷史科網頁中國歷史科網頁 最近更新:2001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