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制
  1. 漢代 內朝化

  2. 唐代 中央及地方問題引致制度破壞

  3. 宋代 理想與現實之差異

  4. 明代 制度磨擦

  5. 清代 部族政治

 

 

考選制度

  1. 察舉 貴族政治至選舉制度

  2. 九品 門閥政治

  3. 唐科舉 平民入仕

  4. 宋科舉 重文輕武

  5. 明科舉  外族管治後之政權

  6. 清科舉  懷柔政策

 

韋慶遠 中國政治制度史

範文參考

漢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1

漢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2

漢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3

漢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4

唐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1

唐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2

宋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1

宋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2

宋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3

宋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4

明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1

明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2

明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3

明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4

明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5

清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1

清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2

清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3

清代中央政制問題範文04

 

 

  1.  

    內容

    考試時間

    考試程序

    授官

    科目甚多,如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算等。明經先試帖經,再策時務;進士重詩賦創作,亦策時務。

    規定每年考試一次,在春季舉行。

     

    制舉則為特科,不定期舉行。

    考生的來源有生徒、鄉貢、制舉。考生完成禮部試後,需再通過吏部的「釋褐試」才能任官,名額較少。

    釋褐試後,考生分發任用在吏部、禮部,或自諸衙門長官辟署,作為幕僚,並能有現實政治的實習。

    大致上分為明經及進士兩科。進士科除試墨義、詩賦外,並有帖經及對策。明經科除考墨義外,兼考律令。

    本為一年一次,英宗時定期為三年一次。

    經鄉試、州試之後,再試於禮部,合格者即成進士,無須經吏部再試。最後為殿試,但例不黜落。

    宋代優禮文人,進士一登第即釋褐,不但授官,而且官俸優厚,又有隆重宴會慶祝。

    僅有進士一科,以詩賦、經義策論為主。憲宗成化以後始定為格律,號「八股文」。

    每三年舉行「大比」一次,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階段。

    士子須先在鄉試中取得資格,然後再考會試、殿試。

    狀元及第者,授翰林院修撰,二、三甲成績優良者,授翰林庶吉士,不入翰林院可授京官。

    常科與明代一樣,僅有進士一科。此外,還有特科如博學鴻詞科、山林隱逸科等。還有特殊的繙譯科。考試內容亦以「八股文」為主。文章倣宋人經義,不能抒發己見。

    承明代制度,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派主考官員負責。

    分為鄉試(秋試)、會試(春闈)及殿試。分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二甲等級別。

    與明代同,一甲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其餘授編修。或可授京官。

範文參考

漢代考選問題範文01

漢代考選問題範文02

魏晉考選問題範文01

魏晉考選問題範文02

魏晉考選問題範文03

魏晉考選問題範文04

唐代考選問題範文01

唐代考選問題範文02

唐代考選問題範文03

明清考選問題範文01

明清考選問題範文02

明清考選問題範文03

明清考選問題範文04

考選比較範文01

考選比較範文02

考選比較範文03

考選比較範文04

考選比較範文05

考選比較範文06

 

張希清 中國科舉考試制度史

王德昭 清代科舉制度研究